方案中心-奚凌晨 著
一、 項目概況
贛榆體育公園主體育館座落于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新城區贛榆體育公園內。體育公園用地規模約200畝,用地性質為文化娛樂用地/體育用地。
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提高城市的安全韌性,加強體育建筑的應對能力,現擬將體育公園改建為疫時活動板房隔離區,其中主體育館改建為疫時方艙醫院主收治區。
二、 設計理念
1、快速改造、功能切換。以“局部改造、快速切換”的設計理念,適度結合平時疫時功能,作為未來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的應對預案,實現快速改造和功能轉換。
2、設置靈活、成本可控的改造理念。開敞病床采用移動式、模塊化、可重復利用的有頂的分隔小間,并面向護理通道敞開,每個隔間要設獨立的排風系統。
3、能流線清晰明確,保證醫療流線通暢,滿足傳染與非傳染分流,人流與物流的分離,病患流線與醫護流線的區分。運用現代醫院建筑設計理念,做到功能合理、流線便捷、布局緊湊、使用方便、高效節能。
三、 交通組織
贛榆縣體育公園方艙醫院充分利用公園現有場地條件,疫時共設置6個出入口,其中西側南京路主出入口設置為醫護出入口,南側前宮路道路入口設置為應急人流出入口、東側二十一世紀大道主出入口設置為應急人流出入口、二十一世紀大道靠近羽毛球場北側設置為物資出入口、北側公園路道路入口設置為病患出入口,西側南京路比鄰西北角就近開設污物出口。通過各出入口的分設管理、組織梳理各人流、物流,做到潔污分流、 避免交叉感染,滿足疫時隔離區和方艙醫院的防治需求。
四、 功能分區
贛榆縣體育公園方艙醫院充分利用基地南側體育場及東側內部道路與空曠廣場空間設置7000人隔離觀察區,疫時均采用臨時板房建設。配套2800人隔離觀察區設置4組臨時衛生間(共60個,每組衛生間配設15個廁位)。贛榆縣體育公園主體育館區改造為應急醫療收治區,設置床位數200張(其中輕癥區184床、臨時重癥區16床)。靠近主體育館西南側比鄰南京路路口位置設置應急指揮中心,方便疫時醫務人員進入院區后的集中調度。貼臨主體育館東側設置急救車停放區,方便急救病人快速進入主收治區進行治療。配套主體育館應急醫療病房設置預檢(約80平米)及臨時衛生間(30個,共兩組,每組15個廁位)。比鄰急救車停放區北側設置地埋式污水處理站,全面收集處理疫情醫院產生的污水。原全民健身中心的游泳館、羽毛球館為急物資用房,原全民健身中心的辦公區、商鋪區等為輔助人員休息用房,并利用臨時施工圍擋(長約200米)劃分為應急物資存放場地與輔助人員休息用房。
五、 改造內容及改造程序
改造內容主要包括主體育館的改造、臨時圍擋設置、臨時衛生間設置、污水處理站設置、臨時預檢、臨時隔離觀察區活動板房的設置等幾部分內容。
主體育館作為疫時方艙醫院主收治區是此次改造的重點,改造后形成清潔區(醫務人員生活區、物資儲備發放區)、半污染區(治療準備區)、污染區(輕癥病區、重癥病區、綜合治療區),三區分區明確,并通過一組通過式更衣,實現醫務人員在清潔區與半污染區的往返過渡,一組通過式穿衣,實現醫務人員從半污染區到污染區的過渡,以及一組通過式脫衣,實現醫務人員從污染區回到半污染區的過渡。具體改造內容包括以下內容:
一層平面:
1、 將原一層健身用房改造為醫生生活區。醫生生活區包含男更、女更、辦公室、就餐功能,滿足醫務人員的普通辦公生活空間需求。
2、 將乙隊隊員休息更衣室、興奮劑檢驗室、醫療室變更為醫務人員休息室,滿足疫情期間醫務人員的就近輪班休息需求。
3、 將值班室、休息室改為女廁、淋浴,保留原有乙隊專用浴室及衛生間設置為男廁、男衛,滿足醫務人員輪班休息的配套需求。
4、 將貴賓入口門廳、駕駛員休息室、部分健身用房設置為通過式更衣區,實現醫務人員從辦公生活區到半污染治療區的穿脫更衣過渡。
5、 將裁判員休息室、甲隊隊員休息更衣室、甲隊教練領隊休息室、走廊及部分健身用房改造為治療室、醫療器械存放間、女衛生間、庫房、污洗室、處置室,滿足半污染治療準備區的功能要求。
6、 將檢錄處、庫房、部分走道改造為半污染區到病區的二次通過式更衣區,實現穿著防護服、經過風淋進入污染病區的防疫流線要求。
7、 將北側主入口門廳改造為綜合治療區,共有診室6間。
8、 將南側主入口門廳改造為物資庫及物資發放區域。
9、 將電視轉播機房和庫房改造為重癥監護區,共有重癥監護病床16床。
10、 將比賽場地和練習場地改為兩組輕癥病區,共設置床位184床。
11、 將部分庫房改造為設備機房,滿足方艙醫院的正常運轉的機電配套要求。
二層平面:
1、 封堵四跨體育用房上空樓板、改造體育運用用房分別設置為疫情指揮部與會議室。
2、 將西側主入口門廳、儲藏間改造為醫務人員更衣室及媒體發布室,滿足疫時領導、醫務人員、相關媒體對疫情狀況的通報、采訪、直播需求。
3、 根據機電配合需求,將電視攝像間、新聞采訪間、燈控室、管理用房等局部空間改造為設備用房。
改造程序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改造在確保體育館的正常運轉下能夠快速切換到疫時方艙醫院的治療功能。具體改造內容包括:將原一層的健身用房中局部增加更衣淋浴室;原新聞采訪室改為女衛生間使用。二層的部分體育運動用房上空及走廊上空增加結構樓板,確保方艙醫院疫時運行的機電設備改造。主體育館東側比鄰位置的臨時衛生間、配套2800人隔離觀察區衛生間污水收集、處理的管道預埋與鋪設。污水處理池的建設。
第二階段的改造內容為體育公園主體育館方艙醫院改造項目中第一階段改造剩余全部內容。如活動板房分隔、臨時部分用房封堵、排風設備增加等可以快速施工完成的部分,以及臨時板房、臨時衛生間等設置工程。確保疫情期間方艙醫院可以快速投入運營使用。
六、 現階段方艙醫院工作安排
1、 污染區醫務人員產生的污水、污物必須單獨收集,集中消毒處置,不能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室外臨時搭建的衛生間污水也必須單獨收集,集中消毒處理。需要建設可處理氣溶膠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池和臨時搭建衛生間的管溝工程。
2、 一層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等區域,需要通過更衣、淋浴、衛生間等用房,在疫情時期盡量利用原有衛生間等,由于分區過多,需要增加衛生間,需要現階段完成。
3、 二層體育運動用房上空需要增加結構樓板,以應對疫情期快速改造的需要。包括部分用房為指揮部等使用,部分用房為排風設備預留空間。
七、 方艙醫院主收治區通過式防疫流線設計
1、醫務人員從清潔區進入污染區流線一共進行了三次更衣。第一次為醫務人員進入醫務人員生活區更衣室,更換工作服后在生活區內辦公、就餐、休息。第二次為醫務人員從清潔區到治療準備區(半污染區)的通過式更衣換鞋,細分為一次換鞋、淋浴更衣(穿手術服)、二次換鞋,然后進入治療準備區(半污染區)。第三次更衣為從半污染區進入污染區(輕癥病區、重癥病區、綜合治療區)的通過式更衣,細分為初更穿隔離服、穿防護服、輔助及風淋,然后進入輕癥病區、重癥病區、綜合治療區等污染區。
2、 醫務人員從污染區進入清潔區也進行了三次更衣。第一次為醫務人員從污染區進入治療準備區(半污染區)的通過式更衣,細分為洗手、二脫防護服、一脫隔離服、緩沖,然后進入治療準備區(半污染區)的通過式更衣。第二次更衣為從半污染區回到清潔區的通過式更衣,細分為二次換鞋,淋浴更衣(脫手術服)、一次更衣,然后回到醫務人員生活區。第三次更衣為從清潔區離開醫院,在醫務人員生活區更衣間換回生活服裝后離院。
八、 衛生、環保、安保設計
1、空調機房等噪聲較大的設備用房,內墻作吸聲處理,門窗采用隔音處理。
2、醫用垃圾采用集中收集送到院內垃圾間。
3、所有墻體采用滿足防火時限要求的快速拼裝式、可回收輕質隔墻。
4、室內裝修材料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要求。
7、分類處理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并分類運出。